新居之约
倒序播放线路列表
线路1
影视评论 (发表你的态度!)
影片评论
共“113”条评论
用户评论
我要这脸有何用
2024-11-19 09:02
#BIFF# 就算Michael Caine演得再好,《Youth》仍是一部与豆瓣上的中译名一样浮夸的电影。场景都像明信片,对白都随时准备好变成人生警句,好莱坞式的谈人生/回忆过往像公式,幸好幽默感还在。对年老的探讨很有限,论表现心理的深度,比《游客》差太多。
欢喜叁
2024-11-19 05:51
在本片女导演推动下,伊朗导演艾布拉希姆,与法国导演戈达尔,长达数周的书信往来、沟通情况的纪录。在本片中,艾布拉希姆生命前的最后一段时光,是主要记述的对象。而他与戈达尔通过电邮,每周写信的经历,也很具有实验性,是一次难得的纪录。他们在往来信件中,沟通一些日常状态,显然,戈达尔要显得“顽皮”和跳脱些很多。他喜欢在附件中添加一些似是而非的图片,来以此回应艾布拉希姆提出的一些思考和问题。这场“交谈”表面上看去,蛮鸡肋和错位的,但作为第三方视角的旁观者,被戈达尔的生命观和人生态度,以及对一些哲学、艺术的看法,深深圈粉。戈达尔向来不是一成不变的,他思维跳脱,一如法国新浪潮,制片不受束缚,向往不羁的狂野与自由。关于艾布拉希姆最后的生命状态的纪录,也是蛮写实,垂暮之年,还能保有如此高质量书信沟通,有点感动。
钱石榴
2024-11-20 01:56
就到发现自己不是中国人而是韩国人这块的时候,还是有点意思的,是刻板印象但是有认真观察的刻板印象。亚洲人忌讳谈性,所以看到亚洲女人在性上大肆张扬,无论是文化内或者文化外的人,都会有莫名的禁忌感以及禁忌打破后的满足感。我想这也是黄阿丽在美国脱口秀圈得以立身的地方,她打破了世人对亚洲女性在性上的刻板印象。之后是有关身份认同的建构,通过母国的反转揭示出身份属性毫无疑问都是建构起来的,但影片后半段也差在,如何在幻灭后重新建构其自己的身份叙事。ok,又是非常无聊且俗套的友情、爱情、亲情……普世情感就这几些,我也不奢望能找出多么新的角度,但第三幕就是如此的直给和顺流而下,毫无惊喜……
立志做升旗手
2024-11-19 07:24